动态 | 公告 | 征文 | 媒体
现在位置:首页 > 建所60周年 > 征文
 

点滴往事

邹头君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

    在化学所度过了丰富的三年,三年里的点点滴滴承载着美好有趣的回忆,同时也汇聚着自己的成长。 

    一、接待老外 

   化学所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科研机构,经常有国外专家教授来实验室访问,学生因此自然会做一些接待。我第一次接待老外是在刚来化学所不久,时间大概在7月份,当时天气还比较热,穿的T恤短裤,整个人仍处于对新环境的新鲜兴奋中。虽然是和实验室甄明明师姐一起接待的,但由于是第一次,仍然比较紧张,担心自己的英语六级水平应付不了。接待的专家好像是来自德国的一对夫妻,大概60多岁,衣着朴素,但是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虽然是专家身份,但是背着不少年头的背包,用的电脑也算是古董级,让人感觉越发值得尊敬。利用双休日的假期,我们专家一起参观了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刚上路没多久,专家就多次提醒我系好安全带,当时感觉老外还挺较真。大概驱车一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长城。就在买完门票准备登山时,专家突然问了句“where is the toilet,we'll go to the toilet”,“tallest?”我有些疑惑,“en,yes”但是专家似乎给予了确认。其实我当时仍然不是特别清楚,大脑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在旋转。我忽然给了一个大胆猜测,指着远处山顶上的长城,“Oh,yeah,we will go to there”,“there?”,“Yes.”我满怀信心确认道。只见老外望着远处的山峰,表情似呆萌、似困惑、似惊恐,接着四处张望似乎寻找什么,然后突然径直朝几米远处的洗手间走去。。。我这才恍然大悟,心中顿时有如万马奔腾。此后交流我越发严谨,听不懂的就求助有道词典,实在连发音都听不出的就“En、Yeah、Hehe、Enheng”绝不敢再随便揣测老外的话了。 

   二、和谐师生 

   来到化学所这边,除了高大上的科研环境,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实验室里和谐的师生关系。这让我感到非常幸运。平时不论是科研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实验室老师交流。虽然犯错的时候,老师也会批评,但是不会有那种非常压抑的感觉。记得在舒春英老师还没有调任人事处时,每次周六开完组会都会请实验室同学一起吃饭谈心,大家每周也就指望这顿饭改善改善伙食了。后来每提起这件事,实验室后来的师弟师妹都会羡慕不已。另外,实验室里王春儒老师人气也是非常的旺。虽然有时会很严肃,但是笑起来非常的爽朗开怀,富有感染力,给人印象很深刻。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有好事之时,王老师都会在实验室微信群里派发很土豪的红包。平时也会时不时发一些搞笑的视频资源娱乐大家,当然也会不定期发送一些学习资源,很有劳逸结合的节奏。在实验室聚餐过后去KTV唱歌时,王老师也会非常活跃,尤其擅长草原类歌曲,特别是唱蒙古人,一嗓子下去感觉特别有气势,每次都能震撼到实验室新来的师弟师妹。总之,虽然王老师身为纳米实验室的领导,也有50多岁了,但是与实验室一群80后90后相处起来,仍然非常融洽,同时又不失威严。在这种愉快的实验室氛围下,显然是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并最终反哺科研的。 

   三、第一篇SCI  

   来化学所读博之前,虽然硕士期间发表过一些文章,但都是中文期刊,没有独立撰写发表英文paper的经验。相比周围同学硕士期间就发表高水平SCI的情况,感觉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化学所这种人才济济的地方,有些同学甚至在第一学年就发表了一区的文章。虽然化学所对外招博士的毕业要求不高,一篇IF3.0以上文章即可。但是我在博一结束时,一点发文章的苗头都没有,也找不清努力的方向,心里甚是着急。当时自己做的第一个体系是延续了硕士期间的工作,实验做起来相对轻松,但是如何整理发表一个IF3以上的文章是个问题,因为这个体系大体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材料合成与性质表征。为了达到毕业要求,自己绞尽脑汁,分别从不同角度去整理、阐述、拔高自己的实验体系。当被师兄姐否定后再推到重来,如此反复。在这段时间里,自己收获很大。第一次发现原来写文章也是一件很有挑战性,并且有意义的工作。相同的实验数据,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整理,可以挖掘出意想不到的信息,同时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验,从而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自己的第一篇文章终于于2015年春节期间得到小修的消息,并最终接收,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可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春节礼物。 

  四、毕业选择 

  可能是本科和硕士都顺利找到满意工作的缘故(本科顺利进入中石化旗下公司,硕士进各种药企很容易),因此之前从来没觉得找工作会是棘手的事。到了博士阶段,情况发生了变化,不论是自己,家庭,还是用人单位的要求都在迅速升高。想找到几方都满意的工作不再是容易的事。除了创业,博士毕业后无非就是继续深造,或进事业单位,或去企业。具体怎么选择,需要结合个人自身的状况决定,或兴趣爱好,或个人优势。但是有时候往往最难认识的是自己。在确切地认清自己之前,我认为还不如把当前的事情做好,做透。最终自己决定在实验室留下来继续做两年博后。虽然有人说要做博后就出国做,在国内做博后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出去工作积累经验等等。其实别人说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坚持下去,直至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简历 

邹头君,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 

2013级博士。导师王春儒研究员和舒春英研究员 

邮箱:zoutoujun@iccas.ac.cn 

    

© 1956 - 2011 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54001 010-6255462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