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技术,让盲人朋友们也能“看”图画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设备的兴起,信息的获取更是极为便利。但对于盲人来说,阅读却并非易事,他们需要通过听和触摸来感知世界。
据统计,我国视力残疾人群约1263万,其中盲人为500余万,是全世界盲人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相对于庞大的数量群体,盲人出版物却显得十分“稀少”,目前我国的盲文书籍出版数量每年为40万册,其中80%为全国各地盲校教材,仅20%为社科类盲文图书。
1990年12月28日,我国将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国助残日。在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跟随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实验室团队来到北京市盲人学校,一起了解了盲人的“阅读世界”。
虽然离主干道不远,但北京市盲人学校内却并不嘈杂。记者来到学校时接近孩子们的放学时间,不时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和打闹的笑声。
走进图书馆,正有学生在自习,记者发现,虽然图书馆面积不小,但书架并不多,约五排左右。说到盲文图书出版数量不足的原因,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主任宋延林告诉记者,成本较高是主要原因。
传统盲文书籍
目前盲文图书采用机械压印方式印制,以金属凸版在稀缺树种特制的纸张上挤压出盲文凸点的方式生产,工艺对纸张韧性要求较高,必须采用特制的100%松木原浆纸张,每一页A4+尺寸的纸张成本在1.5至2元左右。
同时盲文由于编写规则的原因,每页纸张能容纳600字左右,即一本20万字的图书成本近300元,总体成本达普通图书的十几倍。同时,传统盲文图书的使用寿命较低,压印的凸点在反复摸读过程中极易磨损、变平,盲人在摸读多次后,图书便无法继续阅读。
传统盲文印字产品 绿色印刷盲文产品
对于传统盲文印刷技术带来的不便,北京盲人学校盲文资源室李潇潇老师的感触尤其深刻,在传统机械压印式盲文印刷机轰轰隆隆的漫长打印过程中,只能耐心等待。
如果机器坏了,更是麻烦事,因为目前盲文印刷机基本都依赖于进口,维修成本高,周期也十分漫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已经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们通过将绿色印刷技术与3D打印原理相结合,该技术已经实现高度大于0.5mm的盲文印制。
绿色印刷技术印制的故事集样本《没头脑和不高兴》
与传统工艺相比,这种技术不仅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并且经久耐用,环保抑菌,能够实现了以前传统盲文束手无策的图案印刷和色彩显示。
试用了一段时间,盲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学习神经网络的位置基本是死记硬背,在摸到了神经网络结构图后,才知道自己的记忆的知识点有一些是存在误区的。
化学所捐赠的基于绿色打印技术的盲文魔方
李莺燕老师刚刚给孩子们上完语文课,她更关心成本问题。在讲课过程中,她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缺少课外绘本,本应该平均人手一本的课外阅读教材,现在平均下来,只能几个同学一起看,并且厚硬的书本纸张经常割伤孩子们的手。
宋延林介绍,相比于传统盲文印刷技术,绿色印刷技术完全使用普通纸张,而且正背双面印刷无需特殊处理、无背面针孔影响阅读,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无需制版,文件输入即可印刷,使得效率也显著提高。
由于不受印量限制,既是一本也可以起印,能够实现按需出版,可以丰富盲文图书种类,也可以为特定人群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
绿色印刷教具样本
虽然只是一滴小小的墨水,但宋延林坦言,要做到让每个印刷出来的墨滴均匀一致,却并非易事。
这里面包含很多国际性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咖啡环效应:一滴咖啡或者茶滴在桌面逐渐干燥的过程中会扩散,形成中间凹边缘凸的形状,即边缘厚中间薄。
而这次的绿色印刷技术,却要求墨滴在干燥的过程中边缘薄中间厚,这就要求对于墨滴干燥过程要有精准的控制。这次我国率先开发出此项技术,正是基于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
孩子们的教室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解了孩子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宋延林介绍,目前在前期盲文市场需求的调研数据基础上,在与包括盲文出版社、北京盲校、上海盲校、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等各盲文印制技术需求方的沟通、交流中,已经初步明确了下阶段针对盲文印制方向的装备、材料开发计划。
来源:《科技日报》
附件下载: